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十三釵》今起登入全國影院 強效催淚看點前瞻

“十三釵”上場(資料圖)

  有強烈催淚效果的戲份不少

  今天下午6:00,歷時五年、耗資六億打造的張藝謀新作《金陵十三釵》就將登入全國各大影院了。在前兩天的北京全球首映上,該片引來一片叫好聲,許多觀眾都是紅著眼睛走出影院。主演佟大為甚至稱,當時是和老婆一起看的,半邊衣袖都是老婆的鼻涕和眼淚。這或許并不夸張,記者在首映禮上也有深切的感受,影片不論是慘烈的戰爭戲碼,還是溫情的感情戲都有強烈的催淚效果。

  快報記者 沈梅 見習記者 劉磊

  實習生 須君花 成夢靜

  沒有戰爭大場面

  但細節非常催淚

  《金陵十三釵》的故事背景著眼于1937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件,與以往相關題材相比,《金陵十三釵》沒有宏大的戰爭場景,其戰爭戲完全落在了一個細小的切入點,通過佟大為扮演的李教官率領十余位中國軍人奮起抵抗侵華日軍展開故事。因為切入點細小,因此每個細節處理得都相當細致,催淚指數也較高。

  人盾與人肉炸彈

  催淚指數:★★★★★

  電影開頭就是一場悲愴的戰爭戲。李教官率領的作戰小分隊本可棄城而逃,但在途中遇到了正在被日本兵追殺的教會女學生。女孩的慘叫激發了戰士們的斗志,他們用并不精良的武器,對抗著日本軍隊的坦克。但他們手中的槍支,在日軍的坦克面前毫無用處。為了摧毀日軍的坦克,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數支手榴彈捆綁起來,然后捆綁在自己的身體上,沖到坦克底部引爆。如何能在猛烈的炮火下,靠近坦克呢?唯一的辦法就是人肉盾牌。8位戰士站成筆直的一列縱隊,最后一位士兵的身上捆綁上手榴彈,第一個倒下了,第二個倒下了……前七位士兵用他們的身軀充當盾牌,終于將最后一位戰士護送到了坦克底部,實現了最終引爆……該場景可以說是影片開場首個讓人飆淚的片段,首映禮上,該片段出現時,全場出現不少抽泣聲。

  李教官赴死的壯烈

  催淚指數:★★★★

  影片的第二場戰爭戲來自獨自守護教堂的李教官,他在南京城的廢墟裏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一挑十”好戲。這段戲中,李教官殲敵用得最多的武器是狙擊步槍,鏡頭通過瞄準器的視角,仿佛將觀眾帶入危機四伏的戰場,與李教官一起奮勇殺敵。

  畢竟一個人勢單力薄,在日軍猛烈的炮火下,李教官身負重傷,被日軍圍堵在一座廢墟的屋頂。他的下肢已被日軍的炮火炸得血肉模糊,半個身軀近乎懸空地坐在屋檐邊,當日軍對其掃射時,李教官墜下樓去。不過,與他一同下墜的,還有拉開導火索的手榴彈,他用這種形式與日軍同歸于盡。

  動情處,讓人感動、憐惜、無奈……

  除了戰爭場面的悲愴讓觀眾飆淚外,影片中眾多的感情片段,從不同的角度觸碰著觀眾心靈最柔軟的地方,讓人或感動,或憐惜,或無奈……

  一只跑丟的鞋子

  催淚指數:★★★★

  在影片開場的逃亡中,教會女學生書娟的一只鞋子掉在了逃亡路上。當李教官等中國軍人用自己的生命取得了第一次戰斗的勝利時,他默默撿起了這只鞋子,并悄悄放到了教堂唱詩班的門口。轉身碰到貝爾扮演的神父約翰時,李教官鄭重地丟下一句話:“好好保護好這些女學生,不然我的兄弟們就白死了。”對于他來說,那只鞋子有著強烈的隱喻色彩,那是眾兄弟用生命換來的。

  一次心碎的逃亡

  催淚指數:★★★★★

  影片中,以玉墨為首的秦淮女人和以書娟為首的教會學生彼此看不順眼。但當日軍沖進教堂時,她們卻在一場逃亡中,表現出了各自對對方的關心。

  當日軍沖進教堂時,秦淮女人很快逃到了安全的地窖,當眾人準備關上地窖入口時,玉墨伸手擋住關上的門板,“讓學生進來!”說得擲地有聲,無人有抗告。不過,當書娟帶領女學生抵達地窖入口時,卻被日軍發現。如果這時候再進入地窖,那麼地窖裏的秦淮女人也會被日軍發現。玉墨與書娟眼神交匯的那一剎那,書娟作了一個決定,“到樓上去。”她們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秦淮女人們的暫時安全。

  一段親情的回歸

  催淚指數:★★★★★

  歌妓豆蔻與傷兵浦生的生死一別,嚴歌苓在小說裏有所涉及。但當這一幕用影像呈現時,震撼力非同小可,在銀幕上被放大的情緒迅速感染到觀眾,兩人各自卑微的人生,在生命最后奏響了華彩樂章。

  特別是浦生病危的時候,從浦生身上看到弟弟影子的豆蔻,不顧生命危險,溜出教堂,回到妓院,而目的只有一個,找到琵琶弦,為浦生彈奏最后一曲。但在回來的路上,豆蔻卻遭遇到了日軍,被其慘無人道地奸殺,但她至死都握著那團琵琶弦。

  一個美麗的謊言

  催淚指數:★★★★★

  當貝爾發現慘死的豆蔻和香蘭時,他對玉墨和學生們撒了謊,稱她倆死于流彈,并未受苦。大家心裏都明白事情遠非如此,但玉墨她們寧可選擇相信。

  影片最后,日軍點明要13名教會學生去獻唱時,玉墨為首的秦淮女人挺身而出,要替女學生赴日本兵的“魔鬼之約”,此時貝爾再次撒了謊,依然是一個美麗的,撫慰人心的謊言。赴約前,秦淮女人與女學生交換校服,對鏡梳妝,加上玉墨的一曲蘇州評彈,令人動容。

  故事梗概

  1937年的南京滿目瘡痍,由國際友人主持的一個教堂暫時還是一方凈土。一群躲在教堂裏的教會女學生、14位躲避戰火的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及十余位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中國軍人,共同面對有史以來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最終,秦淮女人在侵略者喪失人性的屠刀前,激發了俠義血性:她們身披唱詩袍,懷揣剪刀,代替教堂裏的女學生參加日本人的圣誕慶祝會,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相較嚴歌苓的原著,影片裏貝爾扮演的神父約翰及黃天元扮演的陳喬治的人物命運有較大的改動。最開始,貝爾扮演的角色只是個視財如命的殮葬師,他的升華是一步步實現的。而陳喬治與原著相比也增加了不少筆墨,尤其是男扮女裝的情節,增加了影片的戲劇沖突。